![]() |
6月19日,2024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拟推薦立項名單在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官網公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2022級漢語言文學卓越人才實驗班的“頂蛳山文化融入駐邕高校美育的探索和實踐”項目獲學校推薦為自治區級推薦立項。該項目的研究團隊由廖晴、謝冰冰、藍雅雯、莫芷棋、李紫钰等五位同學組成,由班主任楊荔斌老師主要指導,汪美林老師協助指導。
在研習中激發求知欲望和鑽研熱情
項目選題的醞釀得益于課内專業學習與課外研習活動的共同啟發和滋養。在專業學習中,通過文學概論、美學概論等相關課程的學習,對于文學和審美的起源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對于遠古時期人類的審美創造和文化形态充滿了探求的欲望。而在2023年11月的研習周期間,團隊成員參加了由班主任楊荔斌老師組織的頂蛳山文化考察活動。同學們在參觀頂蛳山遺址博物館之後,圍繞“頂蛳山文化與文學藝術起源”“頂蛳山文化的審美意蘊”“頂蛳山文化與文創旅遊”“頂蛳山文化的影像志”“頂蛳山文化與地方民間記憶”五個主題開展集中讨論,撰寫調研報告,并進行主題研學彙報。此次研習,增加了同學們對史前文化的了解,激發了同學們對于頂蛳山文化的濃厚興趣。
2022級漢語言文學卓越人才實驗班于2023年12月6日舉行的“頂蛳山研學成果分享會”
與此同時,恰逢教育部于2023年12月發布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的通知,提出校園美育文化營造行動、社會美育資源整合行動等具體措施,強調持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在地文化,利用公共文化資源,推進地區、學校與公共文化場所雙向互動,促進美育成果互鑒和文化創新。為積極響應“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助力高校開展“美育浸潤”行動,提升學生學科素養,增強文化自信,實現學生理論知識與實踐成果相互轉化,在楊荔斌老師的指導下,廖晴、謝冰冰等五位同學組成項目團隊,希望将頂蛳山文化與高校美育相結合,以高校為試點實踐主體,将本土文化作為研究對象,緻力于将本土文化資源融入當地美育教育,彌補遺址文化在高校“美育”行動中的文化空缺,提升新時代青年審美素養,堅定文化自信,激發青年人創新創造活力。
從2024年2月起,團隊成員經過查閱文獻、廣泛學習、深入探讨,将專業知識與頂蛳山文化研習成果相結合,最終确立了項目研究方向。
在籌劃中掌握學術思維和研究方法
團隊在項目籌劃中鍛煉學術思維,并逐步掌握項目的研究方式。研習之初,針對同學們在研究方法上較為薄弱的情況,特别邀請昆明理工大學巴勝超教授作了題為《人類學視域下民間文學類非遺影像記錄的四重門》的學術講座,從識别非遺、為誰而拍、拍攝制作、放映交流四個維度,以深刻的學術思考和豐富的田野案例,講授了影像志這一人類學方法在文學研究領域的實踐經驗,極大地啟發和開拓了同學們的學習視野和思維空間。
此後,為了對頂蛳山文化進行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團隊成員多次前往頂蛳山遺址博物館開展調研活動。2024年4月12日,就頂蛳山文化研究、頂蛳山遺址博物館進校園的實踐經驗、頂蛳山遺址博物館開展社會性美育活動的物質基礎等内容進行調研,促進項目内容更加完善,豐富團隊成員對頂蛳山文化内涵的思考。5月18日,參加“頂蛳山文化研學之幹欄築居”美育實踐活動。同學們通過學習頂蛳山先民的建築曆史,了解幹欄式建築的結構和作用,學習幹欄式建築的搭建方式和演變過程,利用實木合作搭建房屋,切實體會史前文化的魅力,增強對頂蛳山文化的多面向了解。
團隊成員參加“頂蛳山文化研學之幹欄築居”美育實踐活動
2024年4月,團隊項目以《博學洽聞——“博物館快閃體驗店”結合“美育浸潤”行動進校園計劃》為題參與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獲得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院級選拔賽三等獎。
在申報中增強團隊合作和整體打磨
項目的申報離不開團隊的團結協作,也離不開班級集體的有力支持。團隊在項目的申報過程中緊跟老師腳步,穩紮穩打,成員之間積極溝通交流,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在推進項目的過程中,增強了自身學科素養、提高調研能力;在分工合作中不斷磨合,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在多次實踐調研中,提出新問題、新思考,整個團隊也在多次協調與合作中增強了凝聚力和向心力。最終将專業知識與調研實踐成果相結合,推動項目生根發芽。
同時,班級團支部通過在主題團日活動中組織青年團員共同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引導項目團隊将習近平文化思想中有關保護曆史文化遺産、堅定文化自信、擔負新的文化使命等重要論述,作為項目推進和深化的根本思想遵循,給予了該項目堅實的理論指導和價值引領,成為項目内涵的強有力支撐。
2022級漢語言文學卓越人才實驗班團支部開展“傳揚曆史文明,探索美育創新”主題團日活動
經過項目申報的學術曆練和經驗總結,團隊成員對該項目的順利推進充滿信心,并努力實現強化專業學習能力、提升學術研究素養、産出優秀研究成果的創新實訓目标。(初審:楊荔斌 複審:範潇潇 終審:陸曉芹 編輯:許雨馨)